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也是推动实现佳木斯法院全面高质量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推动全市法院更加牢固树立抓落实的工作导向,更好形成抓落实工作局面,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基层院长谈落实”专栏,10个基层法院院长围绕法院工作现代化、诉源治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源治理等重点工作,聚焦专项领域,谈思路、明举措、表决心、抓落实,凝聚发展力量,敬请关注。
厚植司法为民情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并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只有更加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职责使命、历史责任,做深做实能动司法,不折不扣抓落实,才能推动法院工作不断获得新发展。2024年,桦川法院将探索从诉讼前端、中端、末端入手,创新“三端合力”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新的赶考路上答好司法为民考卷。
一是抓前端,做实诉源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的协作与联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人民调解员队伍进行业务指导,推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司法理念,积极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充分发挥“法官进网格”作用,用好用足司法建议,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解纷内外联动、上下协作、多元共治。发挥好“以案释法”在引导社会良好风尚、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上的积极作用,努力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有意思”,推动更高法治水平的平安桦川建设。
二是抓中端,秉持“如我在诉”。充分运用分调裁审机制,对于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转入审判程序,经办法官第一时间分析矛盾双方的冲突关键点,及时发送对应综治中心调解工作站,邀请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诉中调解,以提高调解成功率。将每一个案件都作为促进公平正义的行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与当事人接触中拉近群众距离、了解案件事实、体会百姓冷暖,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释法说理,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和司法裁判指引功能,树立精品意识,强化效果导向,规范裁判文书制作,努力产生高质量的裁判文书和庭审精品成果,使每一起案件都能体现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是抓末端,提升解纷实效。坚持判后主动回访工作机制,针对当事人疑问,以法理和情理结合的方式,对裁判理由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最大限度的消除当事人的疑惑,让公平公正可感可触,杜绝“一判了之”,减少“以案生案”情况发生。进一步做好判后督促随案执行工作,提高自动履行率,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把信访接待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环节,突出问题导向,热忱稳妥恰当处置涉诉信访,做实矛盾化解、服判息诉,防止因前期解决不好导致当事人期望值过高,避免“小事”拖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