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桦川法院横头山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无人机喷药引发的邻里纠纷,通过多元联动机制将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拉回谈判桌,最终达成和解协议,避免了高昂的诉讼成本,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夏季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村民王某为提高效率,雇佣无人机为自家水稻田喷洒农药。不料部分药剂随风飘散,波及相邻的陈氏兄弟玉米地。陈家大哥痛心表示:“这片地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良田,现在玉米苗全枯黄了!” 然而王某坚称陈家地块距离较远,药害 “与己无关”,拒绝赔偿。此前王某因类似纠纷败诉赔偿,此次态度强硬,甚至放言 “要鉴定就奉陪到底”。
面对王某的抵赖,陈氏兄弟愤然表示 “花多少钱都要鉴定”。法官实地勘查发现,紧邻王某稻田的玉米地已大面积死亡,而陈家地块虽距离稍远,但药害症状明显。经法庭调查,类似案件的鉴定费用高达 2.8 万元 / 案,若两案并诉加上秋后测产鉴定,总成本将超过 5.6 万元,远超实际损失。李法官坦言:“这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为避免 “赢了官司输了钱” 的悲剧,横头山人民法庭联合村委会启动多元调解机制。次日,法官邀请村长作为特邀调解员,在“红色调解室”展开最后一轮调解。针对赔偿标准争议,李法官提出 “差异化解决方案”:对受害较轻地块按市价赔偿,对绝收的十根垄玉米由王某代管并按村平均产量包赔。这一方案既兼顾公平,又避免了产量认定的技术性争议。最终,王某当场签下赔偿协议,两兄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法官提示:
技术应用有风险,操作规范是关键
无人机喷药需严格遵守《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技术规范》,作业前关注气象条件,与邻地保持安全距离,必要时签订《作业告知书》明确责任边界。
证据留存要及时,鉴定程序需合规
损害发生后,应立即通过拍照、录像、公证等方式固定证据,并在专业机构指导下进行药害鉴定,避免因证据瑕疵影响维权。
基层调解效率高,诉讼成本需三思
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庭驻点调解室等机构可提供免费调解服务。据统计,我国基层调解组织年均化解纠纷超 1400 万件,成功率超 95%。建议优先选择调解,若确需诉讼,可申请法律援助降低成本。
邻里和睦胜万金,换位思考促和谐
农业生产中难免出现意外,双方应秉持 “和为贵” 理念,通过协商互谅互让。正如本案最终达成的 “差异化赔偿” 方案,既维护了公平,又修复了邻里关系。